《帝国的回忆》试读
《帝国的回忆》试读
导读
《纽约时报》自19世纪中期创刊以来,历经150年仍雄踞美国乃至西方主流媒体的领袖地位,这在世界新闻史上绝无仅有。本人在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工作期间,曾比较系统地查阅了《纽约时报》从1853-1997年的对华报道目录索引,并阅读了其中晚清时期的408篇文电。当我发现《纽约时报》对中国的跨世纪追踪报道,其篇幅是如此之巨大、时间是如此之连续、视角是如此之完整时,内心受到很大震动。 19...
前言:他山之石,可以攻错
引子:晚清史是我心中尘封的痛
第一篇 夕照的社会
1854年4月20日 摘自《北华捷报》1854年1月28日 美国驻上海领事馆公告 谨告在华美国商人: 签名于此的金能亨副领事奉命告知在上海的美国公民,他从美国驻华公使馆获得指令:鉴于目前的形势,只要清国允许其他国家的船只自由出入港口而无需交纳海关税,那么,美国船只也只需在出发港提交文件,而无需出具清国的海关结关证明。 清国海关对于其他国家船只实施的规定,同时也适用于悬挂美国国..
1854年的上海:自由港
1877年的上海:火轮信使:一个美国人的游记
1886年的上海:租界见闻
1906年的上海:会审公廨:一个美国律师的观察
1908年的上海:对美贸易出口1055万美元
第二篇 蜕变的文化
1867年8月4日 题记:记者发自香港的报道。 教育在清国人中普及的程度至少与英国不相上下。那些生活在清国社会最底层的苦力,即被人们蔑称为"猪仔"的人,尚且能读和写。普通的民办私塾遍及大清国的每个角落,虽然父母送子女到这些学堂就读必须向它缴纳一笔额外的费用。在大清国有些地方现在已经设有公学,它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政府资助的,这些学堂对穷人免费。再就是,在每个城市...
新闻专稿:清国的官式学堂
一份清国讣告
令人恐怖的考试制度
士:"无知"的知识分子
功名的授予
第三篇 诡异的内政
1886年8月29日 据香港《每日新闻》: 满清皇室的皇子们在未谙人事时就在教育上获得最严格的训练。他们每天凌晨起床,由宫内惟一的太师授课。①第一堂课是中国文学。当这些皇室学生走进教室时,老师要从他的椅子上起身,接受学生们的"大请",他也回敬一个礼并坐下。 如果功课记熟了,一个学生会把书放在太师面前,然后回到座位反复默记。如果功课没有背熟,太师会叫一个在场的太...
特稿:清国皇室生活记趣
述评:光绪皇帝学英语
李鸿章会见国际禁烟联盟执行秘书
慈禧召张之洞进京议政
新闻专稿:清国铁腕袁世凯采访录
改革的事业:李鸿章遗留下的使命
日俄战争对大清国的影响
终于认识到国际影响是一种力量
袁世凯答美国记者问
美国被认为是最友好的超级大国
第四篇 艰难的国防
1860年10月9日 据英军随营记者佚名报道: 英军宿营地,距北京东北大门一英里。我们于6日再次扎营。同天夜晚,清国皇室的颐和园、圆明园被联军占领。昨天,小迈克斯、巴夏礼、亨利·洛奇等被清方释放并已回到公使馆。 我4日从离通州六英里的宿营地给你们发了一封信,现在这封信很可能已经到了你们手中。那封信发出的第二天,联军为了寻找鞑靼军队而开始搜索行军,当时预计四五英里外就会发...
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圆明园惨遭洗劫
另一则有关圆明园事态的单独描述
日本强制奴化台湾,再损兵250人
第五篇 酸涩的外交
1896年8月29日 题记:大清帝国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美获得国宾礼遇,卢杰将军亲自登上"圣路易斯"号邮轮迎接,纽约港欢迎的市民涌动如潮,港湾内百舰齐鸣向清国政治家致敬,据说美国总统将亲自出面接待,而李由美国骑警队护送,已由炮台公园移往华尔道夫饭店。 清国铁腕人物、美利坚合众国的贵宾李鸿章昨日下午2时乘"圣路易斯"号邮轮抵达纽约,他的头衔除大清国...
新闻特稿:李鸿章访问纽约记
李鸿章拜谒格兰特将军陵
李鸿章接受美国记者采访录
第六篇 革命的抉择
1896年10月23日 伦敦,10月22日电: 《环球电讯报》今天下午发表的一篇文章引起此间人士的极大震惊。文章说,苏格兰警场的侦探应英国外交部的要求,在过去数天里一直监视着大清国驻英公使馆。现已查明有两名大清帝国的外交官秘密逮捕和绑架了一名华籍医生,据悉这位名叫孙逸仙的医生是香港人,当他于10月17日经过清国驻英公使馆时突然遭到逮捕,然后一直被扣押在公使馆中。 据《环球电讯..
孙逸仙博士被清国驻英使馆绑架
孙中山贷款闹革命,秘密计划大曝光
孙中山的主张获得证实
银行家们并未被说服
清国革命党领袖孙中山
孙中山现就在美国境内
第七篇 绝境的奋争
1860年7月31日 大清当局终于下定决心制止苦力交易①,这是令人感到满意的。这种交易以其充满着令人最感厌恶的人性虐待而闻名于世,这也完全是妇孺皆知的事情。这种交易百分之百不道德,并且视人的性命如草芥,完全不计后果,其情形完全可以和奴隶贸易相提并论。每年都有数百艘船只搭载着有生命的"货物"离开各个臭名昭著的清国港口。甚至人们并不否认,这些劳工中的大多数人是从...
述评:契约华工的悲惨境遇
新闻特写:唐人街上的华人孩子
再版后记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