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孝胥何福堂朱執信趙秉鈞伍廷芳
郑孝胥何福堂朱執信趙秉鈞伍廷芳
隱廬智冿
欺世盗名赵泰来——解码赵泰来的家乘 作者:隱廬智冿
2021-05-24阅读 37026
欺世盗名赵泰来——解码赵泰来的家乘
作者:隱廬智冿
“当时黮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日前偶见一本赵泰来个人传记《解码赵泰来》(作者:杨小村,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2月),当时国内媒体曾以“赵泰来个人传记在穗首发”为标题进行了报道(见中国新闻网等)。据报道“本书是一部历史文学人物传记,以详实的史料、中肯的评论、大胆的探索(按:笔者按,下同。的确是颠覆三观)、优美的文字,介绍了赵泰来的人生传奇”云云。
据赵泰来在该书前言所言:“我在地窖里一边清理文物,一边苦苦追索这批宝藏曾经的主人和守护者:香港大牧师何福堂、慈善家何妙龄、与孙中山亦师亦友的香港华人领袖何启、‘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业’的伍廷芳、英国名门闺秀大律师玛丽娅、逼迫清朝末代皇帝下诏退位的赵秉钧、与何妙龄同父异母的妹妹何箕龄、终身悬壶济世的赵福生、朱执信牺牲前牵肠挂肚的朱寿英、隐姓埋名十多年的奉天市市长郑禹、一半中国血统一半英国血统的伍丽芳、终身不嫁的郑月娥……”
《解码赵泰来》一书又说:“赵秉钧、伍廷芳、朱执信、郑孝胥这四位中国近代史上闻名遐迩的人物,他们在清末民初那段历史变革中因扮演不同的角色而分道扬镳,现今却由于他们共同的后代赵泰来的出现,把他们重新互相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第5页)
按:书读至此,拍案称奇:“这情节离披、耳食充斥、稗官编凑之家乘,难免捉襟见肘,杂糅矛盾之状毕露。编一家史易,造四家史难!攀附名人,与有荣焉?”
实际该书除了拾前人牙慧大篇幅摘录的名人事迹外,凡涉赵泰来的家乘,无佐证以自圆,富词藻而略事实,无一例为真,近乎四不像,虚构伪造之迹随处可见。
附赵泰来简介:
赵泰来,生于1954年,祖籍广东东莞,旅英华侨,是近代著名外交家伍廷芳的外曾孙,为著名画家、收藏家、鉴赏家、慈善家。为中华文化产业集团主席、香港祖国杂志社社长。1992年他从香港移居英国清理遗产。多年来,他先后向中国历史博物馆、新华社书画院、北京唐风美术馆、广州市美术馆和广州市艺博院等捐赠了6万多件古代艺术珍品,总价值超过8亿元。他先后两次荣获世界杰出华人奖,2008年被评为首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十大年度杰出人物。赵泰来大力支持潮汕星河事业,早在星河大厦建设期间就给予热情帮助,其后又无偿捐赠大批文物建立了星河赵泰来文博艺术馆。(百度百科)
关于赵泰来的“爱国”行为,“无私奉献”精神,诡奇的寻宝故事等等前已屡屡见之报章,乃至赵氏藏品的真伪问题,事涉专业,本文都不予置评,兹篇仅就《解码赵泰来》一书的历史事实,以赵泰来自述的家世及广州番禺宝墨园赵泰来藏品馆内的“赵泰来家谱图”(图1、图2)为线索来厘清还原历史的真相。
(图1)广州番禺宝墨园赵泰来藏品馆内的介绍及“赵泰来家谱图”
(图2)赵泰来家谱图
《解码赵泰来》一书开篇就提及赵氏的大姨妈郑月娥。不知其源,焉辨其流,让我们也从郑月娥这个“赵泰来宝藏”拥有者的所谓身世谈起吧。
一,关于郑孝胥、郑禹
郑孝胥(1860—1938),字苏戡,一字太夷,号海藏,中国近代政治人物、诗人、书法家。福建省闽侯人。1882年清光绪八年举人,曾历任广西边防大臣,安徽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1932年任伪满洲国总理大臣兼文教总长。(百度百科)
“有子三,长曰垂,大同二年春卒于奉天,次禹,现任奉天市长,三何,居于北京,皆能承其家学。女二,长适黟县金邦平,次适桐城叶戎。”【1】
郑禹,字炎佐,乳名小七。生于1889年8月8日,郑孝胥的次子。1932年,郑孝胥任伪满洲国总理大臣后,郑禹任总理大臣的秘书官。曾任伪满洲国国都建设局局长、邮政总局局长、奉天市长、伪满洲国驻泰国全权公使。1944年8月郑禹被调离泰国。1945年8月21日,前苏联军队进驻长春,郑禹携带妻女辗转逃亡沈阳、天津、北京等地。1954年,郑禹被北京市公安局逮捕。(百度百科)
《解码赵泰来》开篇说:“她叫郑月娥,生于1912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公历9月25日)中秋节,父亲郑禹因此为她起名为月娥。这个名字似乎注定了她的一生与寂寞孤独的月中嫦娥结下不解之缘。”
“赵泰来另一位外曾祖父叫郑孝胥,福建闽侯人,他是赵泰来母亲郑银河的爷爷。”(第33页)“1906年在日本读中学的郑禹弄断了臂膀而退学,回国医治,并于同年与比他年长十岁的伍丽芳完婚。这段姻缘是如何撮合的,现在已无从考究(按:该书此句比比皆是,的确难以自圆其说)。但当时郑孝胥与伍廷芳同为朝廷命官,在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礼教习俗下,郑禹也只能俯首听命了。”(第38页)
历史的真相是:1906年8月22日郑禹在武汉与陈仲芷结婚,根本不存在着与所谓伍廷芳的女儿伍丽芳结婚这事实。这向壁虚造的故事,以娱乐历史的手法,演义出这荒诞的情节,实不值识者一笑。
查《郑孝胥日记》:
“1898年11月21日 夜,梁星海邀饭,易实甫、顾印伯、汪巩庵、徐次舟等皆在坐。立村从容为余言:‘前托博泉,欲申姻娅之好。君言于儿女中择年相若者,订为昏匹。今君贵矣,意前约不可忘乎。’余对曰:‘诺。’”【2】
“1899年2月10日 诣立村,其儿女皆出拜,二女皆颇秀淑,次女稍长于姊。”【3】
按:闽侯籍的陈立村时居武汉,与郑孝胥有儿女亲家之约。立村三女:大女适闽侯刘家刘骧业(午原),二女仲芷适郑禹,三女适武进张士芬(影香)。博泉:吴学庄,字雁客,号博泉,吴赞诚七子,郑孝胥妻弟。郑孝胥有五子:长子郑垂1910年娶温州殷铸任,次子郑禹1906年娶闽侯陈仲芷,三子东七早夭,四子郑胜(小乙)23岁亡,五子郑何1922年娶直隶景州戈兰泉观察之孙女。
查《郑孝胥日记》有关郑禹(小七)结婚资料:
“1906年7月7日 小七体操跌伤右臂。”【4】
“1906年7月23日 致苇杭信,告以小七吉期拟定于七月初三。”【5】
“1906年8月10日 夜,小七乘吉和赴汉口。”【6】
“1906年9月11日 是日,发电至汉阳,询小七何日回沪。”【7】
“1906年9月14日 得小七来电,云廿五乘德和来。”【8】
“1906年9月16日 晚,小七及妇到,行庙见礼。”【9】
按:行文至此,这个虚构的姻亲网只要是中间一个关键的环节出现漏洞,则承上接下的所有谎言都不攻自破了。郑禹与伍丽芳结婚这一说法不成立,则遑论其他了,但为了还原历史的本真,也只能是赘言赘述。
2,《解码赵泰来》第50页图片说明:“郑禹和伍丽芳有四个儿女,这是郑家四姐弟的合影。右起为大姐郑月娥、二姐郑银河(郑泰来的母亲)、三弟郑日明、四弟郑千秋。”(图3)
(图3)《解码赵泰来》书中所谓的郑禹子女照片
按:图3右起第一人就是赵泰来所说“花容月貌,婀娜多姿”的郑月娥。世家与村姑一目了然。
历史的真相是:郑禹大女儿郑嘉,小名才晓,1920年2月27日因脑炎去世。二女郑宣,字先意,小名得岁(图5)。三女郑逊,字至能,小名来好(图4)。四女郑果,字令闻,小名天孙。五女小名士龙,未见有其他记录,应是早夭。六女郑襄,小名龙保(图5)。郑禹女儿没有叫郑月娥和郑银河,也没有女儿生于1912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公历9月25日)中秋节。
(图4)郑逊(1911-1992)。照片来源:邵瑜女士《我的母亲郑逊》
(图5)上世纪50年代初郑逊(左)和姐姐郑宣(中)、郑襄(右)在颐和园合影。照片来源:邵瑜女士《我的母亲郑逊》
又邵瑜女士《我的母亲郑逊》:“(我)父母都是来自大家庭,父亲兄弟6个,姐妹3个。母亲家反过来,姐妹6个,兄弟3个。再加上叔伯的、表亲的,都是大排行。”【10】
查《郑孝胥日记》:
“1907年6月8日 小七妇生一女,名之曰晓。”【11】另:“1920年2月27日 逝,时方二点一刻。此女慧淑,深可痛惜,才十四岁。”【12】
“1908年9月29日 小七妇仲芷生男。”【13】
“1908年10月2日 名乳孙曰九六。”【14】
“1909年7月3日 仲芷自汉口回,得立村书(按:陈立村时在武汉)”【15】
“1910年1月18日 小七妇生女(按:郑宣,字先意,小名得岁)。”【16】
“1911年11月18日 仲芷生女(按:郑逊,字至能,小名来好)。”【17】
又邵瑜《我的母亲郑逊》:“我的母亲郑逊1911年出生于上海。”【18】
“1913年6月25日 小七生次子(按:子罕,小名来复)。”【19】
“1914年9月1日 夜半,小七生女(按:郑果,字令闻,小名天孙)。”【20】
又据叶扬教授回忆:“二舅郑禹有个女儿,小名天孙。”【21】
按:叶扬教授,叶葱奇之子,母亲郑文渊是郑孝胥女儿。
“1915年1月23日 名才晓曰嘉、得岁曰宣、来好曰逊、天孙曰果,小七四女也。”【22】(按:可以明确了郑禹女儿的名称。)
“1916年2月28日 仲芷生女。”【23】
“1916年2月29日 名第十一孙女曰士龙。”【24】
“1919年3月11日 名第五孙曰诸梁。隤敳九六、子罕来复、百谷菊十、镇恶小猛、诸梁。”【25】
1929年10月1日 字孙女宣曰先意,逊曰至能,果曰令闻。【26】(按:可以明确了郑禹女儿的名与字。)
3,《解码赵泰来》中说:“郑禹的大女儿叫郑月娥,即序曲开篇中提到的那位姨妈,二女儿,郑银河,即本书传主赵泰来的母亲。”(第39页)“郑银河的丈夫赵世民。”(第41页)
历史的真相是:郑禹大女儿郑嘉,小名才晓,早逝。“我二姨郑宣是长姐”(按:邵瑜语),二女儿郑宣(得岁)嫁给余昌菊(继陶)。三女郑逊(来好)嫁给著名历史学家邵循正(图6)。四女郑果,小名天孙,据叶扬教授回忆:“二舅郑禹有个女儿,小名天孙,做了天主教的修女,据说在意大利西西里的修道院里。”【27】。六女郑襄嫁给著名生物学家汤佩松(按:汤化龙之子)(图7)。郑禹根本没有一个所谓终身不嫁的大女儿郑月娥,更没有一个叫赵世民的女婿,赵泰来之母郑银河也不是郑禹的女儿。
(图6)1955年邵循正全家在北大中观园徐毓楠家门前。照片来源:邵瑜女士《我的母亲郑逊》
(图7)1982年十姨郑襄、汤佩松夫妇和邵瑜在美国新泽西合影。照片来源:邵瑜女士《我的母亲郑逊》
查《郑孝胥日记》:
“1929年12月6日 得岁(按:郑宣)与余明德之侄昌菊(按:继陶)定婚,送庚帖。”【28】
“1931年11月21日 今日为得岁(按:郑宣)婚礼吉期。”【29】
又邵瑜《我的母亲郑逊》:“我二姨郑宣是长姐,姨夫是一个电机工程师,二姨就是带着孩子跟着他到处跑了一辈子。”【30】
“1936年11月30日 小七自天津归,来好(按:郑逊)与邵实夫(按:邵实孚)之孙议婚将定。”【31】
“1937年3月9日(农历正月廿七日) 得小七书,来好(按:郑逊)姻事于二月一日下定,三月中旬迎娶。”【32】
又邵瑜《我的母亲郑逊》:“父母是1937年4月底结婚的。”【33】
又据叶扬先生回忆:“二舅还有一个女儿,小名来好,我们叫她‘好姐’,她嫁给了邵循正。‘好姐夫’1950年做了清华历史系主任,1952年又到北大,是蒙古史方面的专家。”【34】
邵循恕:“侄女邵瑜(循正兄之女)移居美国。……循正之妻郑逊,乃郑孝胥之孙女。”【35】
周文业著《寸草心:清华名师夫人卷》,清华出版社,2012年4月,264页《邵循正夫人郑逊》。
周清澍:“他(邵循正)出生在一个前清官僚家庭,祖父邵积诚曾任贵州布政使,护(署)理巡抚。母亲陈章贞出自闽县名门陈氏,外祖父陈宝瑨与其兄宝琛、其弟宝璐‘兄弟三进士’闻名于福建,……满州国当了国务总理的郑孝胥却是邵师母的祖父。”【36】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生物系教授汤佩松,是他的连襟。”【37】
又邵瑜《我的母亲郑逊》:“十姨(按:大排行)郑襄是植物学家汤佩松夫人。他们是1950年结婚的。”【38】
叶扬先生回忆:“二舅还有个女儿,小名龙保,我们叫‘保姐’的,嫁给了生物学家汤佩松。”【39】
4,《解码赵泰来》中说:“赵泰来的外公郑禹、外婆伍丽芳在东莞虎门白沙的乡野间已隐姓埋名生活了十多年,他们的大女儿郑月娥在香港,二女儿郑银河随丈夫回老家虎门镇太平街,两个儿子则在他们身边生活。”(第53页)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郑禹大儿子郑日明此时干完农活回到家门口,看到家里起火,又看见父亲仍在屋里,(为救父亲),郑禹父子一同葬身火海。”(第56页)
“之后外婆伍丽芳与小儿子郑千秋相依为命,在苦苦挣扎了几年后,也双双惨死在‘四清’运动的批斗会上。”(第56页)
历史的真相是:郑禹的长子郑广渊,原名隤敳,字元,小名九六,娶溥仪的二妹爱新觉罗·韫龢,病逝于1995年。生有一子三女,女儿郑爽为版画家。郑禹另一个儿子郑颖达,曾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教师,2012年逝世。郑禹根本没有儿子叫郑日明和郑千秋者。另,郑禹的大儿子郑广渊娶溥仪的二妹韫龢,众所周知。
叶扬先生回忆:“二舅郑禹的长子郑广渊,小名九六,娶的太太是溥仪的妹妹韫龢,我们家里都叫她‘二格格’。二舅另一个儿子叫颖达,北大日语系毕业后,留在北大任教,以前跟我大哥、大姐一直有联系,前几年也过世了。”【40】
爱新觉罗·毓嶦回忆:“第二年(1938年)赶上开英语课,老师姓陈名承翰,是溥仪二妹夫郑广元(郑广渊)的舅舅。”(按:又可见郑禹妻子姓陈而不是姓伍。)【41】
邵瑜《我的母亲郑逊》:“我小舅郑颖达。……1952年院系调整后,他和我们都到北大来,他在东语系读书。经常到我们家来,跟父亲关系很好。他后出任北大东语系日语专业教授。”【42】
1959年底溥仪特赦释放后,“去看了二妹,这时她已办起街道托儿所,据现任邮电部门工程师的二妹夫说,二妹现在忙得连头晕的老病也没有了。”【43】
1961年4月16日溥杰赴广州迎接夫人嵯峨浩从日本转道香港回京。5月17日回到北京,二妹夫妇到北京火车站迎接。【44】
按:1959年底郑禹的长子郑广渊在北京邮电部门任工程师,《解码赵泰来》书中的郑禹大儿子“郑日明”却在东莞虎门种田,且死于上世纪60年代初。
查《郑孝胥日记》有关郑广渊婚事的记录:
“1930年12月11日 郑垂请安,召见,上为二格格姻事,将赐婚于郑隤敳。”【45】
“1931年2月19日 奉旨:二格格、郑隤敳赐婚事能否今年举办,或与醇亲王商定。孝胥奏曰:当令郑垂、郑禹商拟问名、纳采、亲迎礼节进呈,核定后依序办理。惟郑隤敳恳求俟伊学校毕业后举行,届时再当请旨。上颔之。”【46】
“1931年4月4日 聘定醇亲王次女韫和,字蕊欣,为隤敳妇。”【47】
“1932年4月7日 诣行在,召对,定十三日为二格格指婚吉期。”【48】
“1932年4月18日 郑隤敳、二格格于御前行指婚礼。”【49】
又“溥仪对兄弟姐妹甚友爱,妹五人,长嫁润良(婉容弟、早故),次嫁郑孝胥孙广渊。”【50】
另:赵氏所云的郑禹的结局也属于“子不语”的故事,《解码赵泰来》:“赵泰来回忆说,他小时候在东莞家乡见到过外公郑禹和外婆伍丽芳。他听上辈人说,在苏军快打到长春时,郑禹深知无论哪边的人都饶不了他:苏联红军饶不了他、国民党军队饶不了他、共产党军队也饶不了他,尽忠服务了10多年的日本关东军更饶不了他,因为他知道的东西太多了!为了活命,他想出一个‘金蝉脱壳’计,让人在狱中找来一个与自己体型相貌相似的死刑犯,穿上自己的衣服,然后把‘郑禹’枪毙了,以此证明郑禹已死的假象。然后他带着妻子儿女辗转奔波、千里迢迢,来到远离政治喧嚣和战争动乱的广东边陲,在东莞县虎门一个叫白沙的水泽小山村,隐姓埋名活了下来。”(第39页)
注释:
【1】叶参、陈邦直、党庠周合编《郑孝胥传记及年谱》,满洲图书株式会社,1938年,18页。
【2】《郑孝胥日记》第二册,中国国家博物馆编,劳祖德整理,中华书局,1993年10月,695页。
【3】同上713页。
【4】同上1048页。
【5】同上1050页。
【6】同上1052页。
【7】【8】【9】同上1057页。
【10】《母亲郑逊轶事》,周文业编写,由邵瑜审定并提供照片,来源:清华校友网,2018-12-13,链接:http://www.tsinghua.org.cn/info/1023/31347.htm
【11】《郑孝胥日记》第二册,中国国家博物馆编,劳祖德整理,中华书局,1993年10月,1094页。
【12】《郑孝胥日记》第四册,中国国家博物馆编,劳祖德整理,中华书局,1993年10月,1816页。
【13】【14】《郑孝胥日记》第二册,中国国家博物馆编,劳祖德整理,中华书局,1993年10月,1160页。
【15】《郑孝胥日记》第三册,中国国家博物馆编,劳祖德整理,中华书局,1993年10月,1198页。
【16】同上1223页。
【17】同上1357页。
【18】《母亲郑逊轶事》,周文业编写,由邵瑜审定并提供照片,来源:清华校友网,2018-12-13,链接:http://www.tsinghua.org.cn/info/1023/31347.htm
【19】《郑孝胥日记》第三册,中国国家博物馆编,劳祖德整理,中华书局,1993年10月,1472页。
【20】同上1529页。
【21】郑诗亮、沈弈《叶扬谈桐城叶家》,来源: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4-02-23,链接:http://www.cssn.cn/ts/ts_rwrs/201402/t20140223_970445.shtml
【22】《郑孝胥日记》第三册,中国国家博物馆编,劳祖德整理,中华书局,1993年10月,1547页。
【23】【24】同上1599页。
【25】《郑孝胥日记》第四册,中国国家博物馆编,劳祖德整理,中华书局,1993年10月,1773页。
【26】同上2252页。
【27】郑诗亮、沈弈《叶扬谈桐城叶家》,来源: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4-02-23,链接:http://www.cssn.cn/ts/ts_rwrs/201402/t20140223_970445.shtml
【28】《郑孝胥日记》第四册,中国国家博物馆编,劳祖德整理,中华书局,1993年10月,2260页。
【29】同上2352页。
【30】《母亲郑逊轶事》,周文业编写,由邵瑜审定并提供照片,来源:清华校友网,2018-12-13,链接:http://www.tsinghua.org.cn/info/1023/31347.htm
【31】《郑孝胥日记》第五册,中国国家博物馆编,劳祖德整理,中华书局,1993年10月,2650页。
【32】同上2662页。
【33】《母亲郑逊轶事》,周文业编写,由邵瑜审定并提供照片,来源:清华校友网,2018-12-13,链接:http://www.tsinghua.org.cn/info/1023/31347.htm
【34】郑诗亮、沈弈《叶扬谈桐城叶家》,来源: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4-02-23,链接:http://www.cssn.cn/ts/ts_rwrs/201402/t20140223_970445.shtml
【35】邵循恕《先祖邵积诚公事略》,《文史资料选辑》第四十六辑(总第一四六辑),全国政协文史委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年11月,194~195页。
【36】【37】周清澍《学史与文学:杂谈和回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9月,107页~109页。
【38】《母亲郑逊轶事》,周文业编写,由邵瑜审定并提供照片,来源:清华校友网,2018-12-13,链接:http://www.tsinghua.org.cn/info/1023/31347.htm
【39】【40】郑诗亮、沈弈《叶扬谈桐城叶家》,来源: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4-02-23,链接:http://www.cssn.cn/ts/ts_rwrs/201402/t20140223_970445.shtml
【41】毓君固著《末代皇帝的二十年:爱新觉罗·毓嶦回忆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7页。
【42】《母亲郑逊轶事》,周文业编写,由邵瑜审定并提供照片,来源:清华校友网,2018-12-13,链接:http://www.tsinghua.org.cn/info/1023/31347.htm
【43】溥仪《我的前半生》,群众出版社,1964年3月第1版,559页。
【44】贾英华《末代皇弟溥杰传》,作家出版社,2002年1月,379页。
【45】《郑孝胥日记》第四册,中国国家博物馆编,劳祖德整理,中华书局,1993年10月,2309页。
【46】同上2316页。
【47】同上2321页。
【48】《郑孝胥日记》第五册,中国国家博物馆编,劳祖德整理,中华书局,1993年10月,2376页。
【49】同上2378页。
【50】(台)高拜石著《新编古春风楼琐记》第十二集,作家出版社,2005年10月,140页。
现在再回到宝墨园赵泰来藏品馆内的“赵泰来家谱图”及《解码赵泰来》书中第5页的“赵泰来显赫家世图”。
二,关于何福堂
何福堂,名进善,字福堂,以字行。广东南海人。香港第二位华人牧师,1817年生于南海西樵山。(百度百科)
《解码赵泰来》:“何箕龄是香港大牧师何福堂的女儿,与伍廷芳的夫人何妙龄、香港大律师华人领袖何启是同父异母姐弟。”(第12页)“伍廷芳是赵泰来外婆的父亲,同时,赵泰来的曾祖父赵秉钧与伍廷芳还有一层亲戚关系,因为他们的夫人是两姐妹,即为连襟关系,因此,对于赵泰来,伍廷芳既是他的外曾祖父,又是他的外曾姨夫。”(第14页)
查有关资料:
“1842年,25岁的何福堂在父母安排下返回家乡完婚。据说妻子黎氏与他是同乡,双方自小已指腹为婚。婚后夫妻相处恩爱融洽。1846年,长女何玫瑰(又名何妙龄)出生,他和妻子黎氏共育有五子六女,五子分别是何神赐、何神添(又名何添)、何神启(又名何启)、何神保(又名何渭臣,另说是何卫臣)及何神祐(又名何祐);六女分别是何妙龄、何春兰、何素梅、何梅兰、何秋兰,一女儿名字不详,可能早夭。”【1】
按:何福堂女儿未见有何箕龄者,儿女间也无同父异母之说。
问题是:未见伍廷芳与赵秉钧是连襟关系的任何资料。两大显贵,却只有你独家之言?真所谓伍赵连襟未见史传,齐东野语却屡见报章。
注释:
【1】郑宏泰、高皓《何福堂家族》,来源:中国经营网,链接:http://www.cb.com.cn/index/show/jz/cv/cv1331041524/p/s.html
三,关于赵秉钧
赵秉钧(1859年—1914年),河南汝州人,清末民初著名政治人物。在袁世凯担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期间,被提拔重用为第三任国务总理。曾拟订警务章程,创设警务学堂。是中国近现代警察制度创始人。赵秉钧膝下无子女(身体被冻伤,不能生育),他先是收养了一个义子叫赵阜,后来另择堂兄赵秉铭(赵纯孝的祖父)的次子赵惠立嗣以续后统。(百度百科)
赵秉钧“起身微贱,夙受袁项城知遇。”【1】
“秉钧官畿辅典史,世凯耳其操汴音,知为乡人,倍切亲近,累试以事,许为大器。其先,固鲁抚张曜之戈什哈也。秉钧性慧善,测人喜怒,应对靡不中度。”【2】
《解码赵泰来》:“赵秉钧是赵泰来的曾祖父。”(第6页)“当时赵秉钧的老婆全都不在了,就让何箕龄做了填房,并生育了赵泰来的爷爷赵福生和爷爷的姐姐。”(第12页)
历史的真相是:1,赵秉钧因西征时被冻伤下身,没有生育能力(一生不能近女色),至于后来总有人谣传他是太监出身,而他自己只能靠鸦片来缓解身体创伤。2,赵秉钧仅娶一妻(或说妾)郭耘青,根本没有所谓填房的何箕龄,也没可能生育了赵福生和其姐。3,赵秉钧膝下无子女,他先是收养了一个义子叫赵阜,后来另择堂兄赵秉铭(赵纯孝的祖父)的次子赵惠立嗣以续后统。4,除了赵泰来这子虚乌有之说外,没有任何史料记载了赵秉钧生育了儿子赵福生和一女儿。
有关赵秉钧不近女色,只娶了一妻(或说妾)的史料:
(1),赵秉钧夫人郭耘青(图8)。
(图8)赵秉钧夫人郭耘青。照片来源:闫永申《民国总理赵秉钧的故事》
(2),“以朱启钤蠖公与智庵同僚稔熟,……蠖答颇详:‘智庵家属,只一妾一子。所谓妾者,亦不过一灶下婢,荒年在河南收买之难女;所谓子者,养子也,闻妾后将养子杀却。’”【3】
(3),“蠖公称:‘赵智庵出身,人多不明,难以论断。但知他是一个佐杂小官,在甘新从军,随左宗棠参加金顺大军,出嘉峪关追剿白彦虎有功,以微职保至道员。赵对我说:在星星峡戈壁滩遇大风雪,连人带马,埋没雪中三昼夜,几死,幸身压马腹,取微暖,未冻毙。此行全队人马,死者过半,彼之幸生,由蒙古军医灌以马鹿血致然。彼因筋骨折伤,一生不能近女色,惟与鸦片烟相依为命。’蠖公又云:‘智庵年过五十,唇上无髭,有类阉寺。’”【4】
“赵之不近女色,及本姓不明等项,公孚及与遐庵所语相同。”【5】
“蠖公叙述甚详,足见智庵一生轮廓。”【6】“吾录稿至此,适周叔廉自上海来京,阅吾文。”【7】又:“遇叶遐庵,以文示之。”【8】“恽公孚到访,吾以文交阅。”
按:蠖公即朱启钤,恽公孚即恽宝惠,叶遐庵即叶恭绰,时皆任北洋政府要职,且跟赵秉钧过从稔熟。章士钊曾以此文呈朱、恽、叶等人审阅,并经多次核实。如此翔确入微,可成信史之定论了。
(4),“宣统三年六月十二日(1911年7月7日)赵智庵有小园,仅四亩余。自言一妻一子,然独宿且二十年矣。”【9】
(5),“智庵之死,传闻为项城所酖,殆一疑案。挽词中忆有丁某一联云:‘盖世功名工策画,一生论定是权谋。’……赵氏智略过人,固为不虚。……以佐杂微负官直隶,受知于袁世凯,洊至大用。既贵,不能自道其世系,而又无子,或戏称为‘空前绝后’。”【10】
(6),赵稍成人,“即参加了左宗棠征西大军,在戈壁滩曾被风雪掩埋三天,幸得不死,落下残疾,据云失去性功能。”【11】
《解码赵泰来》:何箕龄“生育了赵泰来的爷爷赵福生和爷爷的姐姐。”赵死同年,何箕龄“带着13岁的女儿和9岁的儿子辗转来到广东,先在开平藏匿了两个多月,才乘船逃到新加坡。”(第12页)
历史的真相是:赵秉钧膝下无子女,先是收养了一个义子赵阜,后来另择堂兄的次子赵惠立嗣,以续后统。史料也未见有赵福生及其姐者。
有关赵秉钧养子史料:
(1),“赵秉钧膝下无子女(身体被冻伤,不能生育),他先是收养了一个义子叫赵阜,后来另择堂兄赵秉铭(赵纯孝的祖父)的次子赵惠立嗣以续后统。”(百度百科条)
(2),“赵秉钧膝下无子女。他先是收养了一个义子叫赵阜。后来,他发现赵阜德才不佳,辜负众望,就与夫人郭耘青商量,将其逐出家门。他们另择堂兄赵秉铭的次子赵惠立嗣以续后统。
关于这个情节,赵秉钧的二孙子赵纯佑(图9)有信说:‘赵阜(字幼庵)生于1894年,岁次甲午,故属相是马。坪林山庄宅后原建有‘骏骥里’民宅。盖初有厚望于赵阜也。1909年,钧祖原品休致回津,闻其不才,不孚所望,即与夫人义定,逐出家门,另择近支(骨肉血统)立嗣。始函电召请,铭祖与同辈进京合议时,我父方在四川夔府任职,得电即返京津面昭。详问之下,甚称心意。再合八字,正合申子,随即议定立嗣,以续后统。’”【12】
(图9)赵秉钧的三孙赵纯枢和二孙赵纯佑1945年在北京合照(老照片扫描于2014.09.05)。照片来源:闫永申《民国总理赵秉钧的故事》
(3)“赵智庵与某交善,赵殁,某辄向人议论其短长,其子阜闻之不怿,曰:‘昔日公与先君情如廉、蔺,今骸骨未寒乃出此恶声,窃为长者不取。’某面赤耳热,不能置一词。子阜,肄业南洋陆军随营学校。”【13】
关于赵秉钧嗜鸦片:
“蠖公称:‘(赵秉钧)在侍郎任内,京师戒烟令下,王公显贵,都无例外。此因政府与英国订约,以十年为期,断绝烟瘾,执行严切,京内外以戒烟死者无算,赵独具摺请罢职免验。召见时,亲向西后诉述星星峡前情,并称体弱多病,仅恃洋药存活,勒令戒绝,必至丧命,恳恩开缺回籍,以维残年等语。因此奉旨免其戒烟,此光绪末年任民政部右侍郎时事也,吾亲闻之。’”【14】
“赵以烟瘾,原品休致。”【15】“智庵为直隶都督,反对帝制最力。黄季刚侃为赵秘书长,极相得。季刚告予曰:‘每晚必与智庵靠鸦片盘谈公事,谈倦,智庵饮人参水一杯方眠。’”【16】
按:时黄侃“屈居为赵秉钧的幕僚三个月,以趋缓袁世凯加害章太炎的计划。”【17】
另:有资料记载了赵秉钧与凌福彭为儿女亲家:
“坪林外史嗜阿片,面有烟容,其姻家凌润台视之而笑曰:‘公满面浮肿,厥疾深矣。’赵曰:‘浮有之,肿则未,何病之有?’”【18】
(1914年)“二月十四日(十号)阴。午刻至枰林山庄吊赵智庵都督,抚棺痛哭。……余挽智庵联云:‘民国奖其勋劳,皇室亦奖其勋劳,元老精诚,百岁盖棺应论定;昔访公于斯宅,今复哭公于斯宅,故人憔悴,一腔痛泪向谁挥?’吊毕与凌润苔同年久谈(凌奉命令接办崇陵。赵之儿女亲家也)”。【19】
实际情况是:“一九零九年(凌叔华)九岁:约是年,随父亲旅居日本近两年。居日时,凌福彭与赵秉钧有凌叔华与赵之子的口头婚约,后因赵秉钧去世婚约未果。”【20】真所谓伍赵连襟未见史,赵凌姻亲屡有载!
按:凌福彭(1856—1931)原名凌福添,字仲桓,号润台,广东番禺县金鼎乡人。出身翰苑,光绪十九年中举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与康有为同榜进士,历任清朝户部主事兼军机章京、天津知府、保定知府、天津道长芦盐运使、顺天府尹代理、直隶布政使。他是著名女作家凌叔华的父亲。(百度百科)
注释:
【1】《直督赵秉钧氏略历》,卞孝萱、唐文权编《辛亥人物碑传集》,团结出版社,1991年10月,326页。
【2】陈灨一《睇向斋逞臆谈》,中华书局,2007年4月。128页。
【3】【4】【5】【6】【7】【8】【14】章士钊《书赵智庵》,《文史资料选辑》第一百零三辑,全国政协文史委编,中国文史出版社,124~131页。
【9】【15】《郑孝胥日记》第三册,中国国家博物馆编,劳祖德整理,中华书局,1993年10月,1330页。
【10】徐一士著《近代笔记过眼录》,中华书局,2008年2月,151~152页。
【11】思公著《晚清尽头是民国》,2009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页175。
【12】图文/闫永申《民国总理赵秉钧的故事》,链接:http://www.fyeedu.net/info/304472-1.htm 又记者:朱金中《杂草丛生的小院曾是民国总理故居》,2013年02月18日大河报,链接:http://newpaper.dahe.cn/dhb/html/2013-02/18/content_851243.htm?div=-1
【13】【18】陈灨一《新语林》,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
【16】刘成禺《世载堂杂忆》,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年1月,235页。
【17】张昌华《零缣断简话黄侃》,《民国风景》,东方出版社,2009年1月。
【19】《恽毓鼎澄斋日记》,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年。
【20】见黄小艳《至情至性凌叔华》,《世纪回眸》,2018年第02期75页。又陈学勇《凌叔华年表》。
四,关于朱执信
朱执信(1885年10月12日—1920年9月21日),原名大符,字执信,原籍浙江绍兴府萧山县(今杭州市萧山区),1885年10月12日生于广东番禺(今广州市越秀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革命家、思想家。(百度百科)
《解码赵泰来》:“朱执信是赵泰来祖母的父亲。”(第24页)朱执信“他最小的女儿朱娱(后改名为朱寿英)”(第32页)。
查有关资料:
朱执信先生“1907年与表姐杨道仪结婚于广州,当时寓于小北善庆街德源里。1908年生长女朱始于上述地址。1913年(癸丑),讨袁失败,离粤赴港转南洋各地助孙中山先生办理党务等,是年先生生次女朱嫩(媺)于日本东京。1918年夏,先生生第三女朱娱于广州。1919年,先生生第一子朱百新于上海环龙路。”【1】
又《朱执信传略》:“执信逝世之翌日,灵柩由何振、周之贞随同飞云兵舰运抵香港,易棺改殓,暂厝东华庄内。其夫人及子女,尚在沪滨,未能及时来港奔丧。遗孤三女一子。三女始、微(媺)、娱;一子百新,时在襁褓中。”【2】
《解码赵泰来》:“朱寿英长大后,经邹鲁介绍嫁给了赵秉钧的儿子赵福生。何箕龄带着赵福生两姐弟经新会来到新加坡后,没有经济来源,生活拮据,邹鲁把赵福生姐姐介绍给当地一位姓李的富商做‘妹仔’,后来做了填房。李姓富商死后,他姐姐分得不少财产,又无子女,就把钱都花在赵福生、朱寿英身上。朱寿英用姐姐寄回来的钱,在朱执信遇难地的附近,购置了一座南方四合院大宅。”(第32页)(按:如此委琐笑谈,亦辗转讹述。)
历史的真相是:朱执信先生有三个女儿,大女儿朱始嫁给了陈璧君的弟弟陈昌祖。次女朱媺嫁给了汪精卫的侄子汪德旋。三女朱娱嫁给王姓机械师。根本不存在骗子赵泰来所谓的朱娱嫁给赵福生这一事实。
“朱微(朱媺)——她后来嫁给了汪精卫的侄子汪德旋。朱执信的大女儿朱始嫁给了陈璧君的弟弟陈昌祖。”【3】
陈昌祖回忆:“1941年初的某日,四哥(按:汪精卫)又派给我一项任务,建立一个用来修理和制造武器弹药的小工厂。……他建议,让毕业于德国的王机械师协助工作,王最近刚刚与我的小姨子完婚。”【4】按:时年朱娱23岁。
又:宋教仁被剌,当时皆疑赵秉钧为主使人,分属不同营垒的邹鲁将赵视为仇敌,绝无可能将自己挚友朱执信先生的女儿介绍与赵秉钧的儿子,且还照顾着仇敌的儿女。更何况这所谓赵秉钧的女儿及儿子赵福生本来就纯属子虚乌有。
据邹鲁回忆:
“宋先生(宋教仁)受总理命,到北京主持党务。宋先生本来约我同行;但是我因为辛亥年所统率的广东北伐军,在固镇和南宿州两役阵亡的同志,都葬在南京莫愁湖畔,想前往凭吊。于是我先一日赴宁,约定第二日在浦口车站相会。”【5】
“三月二十一日凌晨,我在浦口车站等候宋先生。直到火车快要开的时候,国会议员招待员很仓皇地走来对我说:‘宋先生昨天在沪宁车站遇剌,生死不明。’这像一个晴天霹雳,使我神昏者久之。……我心中的忧郁,难以笔述。”【6】
“证实了暗杀宋先生,系由国务院内务部秘书洪述祖秉承着内阁总理赵秉钧和袁世凯的命令指使应犯所为的。”【7】
又,1928年后邹鲁先生分别二次出国,第一次为1928年的10月28日(按:朱娱时年10岁)“抵新加坡,与陈嘉庚先生说教育。那天因同志同乡约聚的非常之多,无片刻暇,以至侨胞教育,未能调查,风景寺院,也未游览【8】”。第二次为1936年(按:朱娱时年18岁),“船到星加坡,以地属旧游,同志同乡及亲友的招待更加热烈。”时旧病复作,几无做事【9】。这两次都是短暂靠岸逗留半天或一日,可见都无时间将所谓的“赵福生姐姐介绍给当地一位姓李的富商做‘妹仔’,后来做了填房。”
《解码赵泰来》:“当年朱执信四处奔波,无暇照顾妻女,他最小的女儿朱娱(后改名为朱寿英)就是寄养在虎门亲戚家里。”(第32页)
按:事实朱执信先生生前及牺牲后,其妻女都得到亲友的照顾。研究朱执信先生事迹,不能忽视汪精卫、古应芬、胡汉民、廖仲恺、陈炯明、邹鲁等朱执信生前的亲戚挚友,特别是汪精卫。熟知民国史的人都知:汪精卫与朱执信既是亲戚又是同学战友,舅甥俩同在随山馆成长,从小一起相稔且笃。
胡汉民回忆:“同学多俊秀,亦非囊日之比。余尤与汪精卫、朱执信、张伯翘、李君佩(按即李文范)、古湘芹(按即古应芬)、陈协之(按即陈融)契洽,与共晨夕,为学问道义之切磋。汪、朱固有民族革命思想,余尚气敢言,而汪、朱器量之宏远,心思之精密,皆足以匡余不逮,则交益深。”【10】
朱秩如先生回忆:“先兄忠于为人。余尝问之曰:‘兄与胡汉民先生共事,如鱼与水。’”【11】
邹鲁回忆:“民国纪元前四年(按:1908年),我就和赵声(伯先)、朱执信、姚碧楼诸先生等,集于豪贤街朱先生家,密商起义计划。”【12】
“中华革命党成立,朱执信奉孙中山先生命潜回广东秘密活动,古(应芬)与邓铿均为朱之重要助手,有文武二胆之称。”【13】
邹鲁说:“惜因调停民军,朱先生遇难,当时大家都说,得一广东,不足以偿朱先生之死,痛哉!”【14】
1920年9月,朱执信在虎门牺牲后,孙中山亲笔致信党内:“凡我同志,念执信兄夙谊者,尚祈转为告语,量力相助,毋忘旧交……”在朱执信的小女儿朱娱晚年所写的回忆母亲杨道仪的《忆》一书也记载了父亲生前好友和亲戚时时的关照和接济。
又“朱执信去世后,古应芬在自己家的后面,为朱执信妻儿购置一所房屋,并且开了一道横门,让两宅可以相通。”【15】
“直奉战争前夕,吴氏(按:吴稚晖)在北京创办了一所‘海外预备学校’,汪夫人(按:陈璧君)认为以吴氏的学识,以及两家的交谊,毅然遣其男女公子孟晋、文惺,及族侄陈国强、国新,与以后坦腹东床的何文杰远离膝下,专程北上立雪程门。同去的尚有向来由汪氏夫妇照拂的至戚朱执信两女公子朱始与朱媺。”【16】
按:朱家后人既得到孙中山先生倡议的襄助,又一直受到亲戚至友汪精卫夫妇等的照拂,母亲杨道仪从1927年至1940年9月担任广州执信中学校长(见执信中学校史),朱执信先生的大女婿陈昌祖曾在民国政府及汪伪政权中任职,据此,朱家后人的生活应是无忧,朱娱也无可能下嫁比她大13岁的所谓赵福生。
另:朱家姐妹一直都在汪精卫身边:
1939年3月21日“河内剌汪事件”前,“在(河内)高朗街租了一幢三层楼的洋房。住进这里的人有:汪精卫陈璧君夫妇、曾仲鸣方君璧夫妇、汪氏女婿女儿何文杰汪文惺、陈璧君的弟弟陈昌祖、侄子陈国琦、其他家人朱媺(党国元老朱执信之女)及随从等人。”【17】“向北两室,右为朱执信次女公子朱媺女士的卧室。”【18】
陈昌祖回忆:“在我到达河内的一个星期之后,妻子(按:朱始)就带着孩子们到河内与我相聚。”【19】
陈昌祖回忆“河内剌汪事件”后,辗转脱逃到上海,“当时妻子(按:朱始)在法租界租赁了一套时髦住宅,孩子们也已经从河内来到上海与她住在一起。”【20】
又《汪精卫日记》15页:1940年“7月30日 星期二庚辰六月廿六日:朱始生一女。”
《解码赵泰来》:“1949年廖梦醒从北京写信给好友朱寿英,动员她和家人从香港回大陆。”“朱寿英收到廖梦醒的来信后,不顾丈夫的反对就带着长子赵世民、长媳郑银河及一岁多的孙子赵令炎回到东莞虎门镇。”(第43页)“赵令炎1948年出生在香港。”(第65页)
问题是:如果以齿岁来推算《解码赵泰来》一书所罗列的人物,那么赵氏的所谓家世必须以惨不忍睹来形容了。且算朱寿英(朱娱)回大陆的时间为1950年吧,其时其长孙赵令炎已一岁多了(1948年出生),而朱娱出生于1918年夏天,在这短短30年时间怎么产生了三代人?更加可笑的是,郑禹真正的大女儿郑嘉生于1907年6月,二女儿郑宣生于1910年月,三女儿郑逊生于1911年11月,或说所谓的郑月娥生于1912年,那么既不是填房或小妾的婆婆朱寿英比媳妇郑银河还小了几岁!换另一个角度说,至1966年赵泰来之妹出生(《解码赵泰来》第63页),50多岁的郑银河也真是老来得女了。
或:赵秉钧殁于1914年,时赵福生9岁,故赵福生生于1905年。1905年生的赵福生娶了1918年生的朱娱(所谓朱寿英),那么儿子赵世民最少应于1935年左右出生吧,但这个刚出生的赵世民却与时已长征到达延安且没有任何留学经历的姬鹏飞(按:1910年出生),是以前的留法同学【21】。后又娶了大他20岁左右的妻子郑银河(其姐郑月娥自称生于1912年),然后又过十来年时间生下了儿子赵令炎,仅30年的时间三代人?赵氏这出荒诞不经之“显赫家史”闹剧,真是愈演愈奇,几入不可思议之奇幻境地。
注释:
【1】杨文《朱执信先生事迹述遗》,载广州市政协门户网站,链接:http://www.gzzxws.gov.cn/gzws/gzws/ml/hqcc/201107/t20110719_21497.htm
【2】黄梦熊、汪祖译、朱秩如、杨晓风、沈祥龙《朱执信传略》,《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史料专辑》,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188页。
【3】李菁,《曾仲鲁口述 纷乱家国事:历史上真正的汪精卫》,《三联生活周刊》第678期,96页。
【4】陈昌祖著《陈昌祖回忆录》,选自《1910年以来的中国社会》(未刊稿),原文为英文,系陈昌祖所写回忆录,薛纪国译。
【5】【6】邹鲁《回顾录》,岳麓书社,2000年9月第1版,44页。
【7】同上第48页。
【8】同上第194页。
【9】同上第369页。
【10】胡汉民著《胡汉民自传》,传记文学出版社,台北,1987年8月,第11页。
【11】朱秩如《先兄执信行状》,卞孝萱、唐文权编《辛亥人物碑传集》,团结出版社,1991年10月,250页。
【12】邹鲁《回顾录》,岳麓书社,2000年9月第1版,第20页。
【13】吴相湘《民国百人传》第二册,传纪文学出版社,1979年,169页。
【14】邹鲁《回顾录》,岳麓书社,2000年9月第1版,第90页。
【15】丁粟《豪贤路上话今昔》,凤凰历史,2014年07月12日,来源:羊城晚报,链接:https://news.ifeng.com/a/20140712/41132054_0.shtml
【16】金雄白著《汪政权的开场与收场》第五册,香港春秋杂志社,1963年1月第7版:25~26页。
【17】陶恒生著《高陶事件始末》,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130页。
【18】陈恭澍《河内汪案始末》,传记文学出版社,1983年5月。又(台)高拜石著《鹣鲽情深——〈颉颃楼诗词稿〉读后漫记》,《新编古春风楼琐记》第十二集,作家出版社,2005年10月,167页“右为朱执信次女朱媺卧室”。
【19】【20】陈昌祖著《陈昌祖回忆录》,选自《1910年以来的中国社会》(未刊稿),原文为英文,系陈昌祖所写回忆录,薛纪国译。
【21】杨小村《解码赵泰来》,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2月,第97页:“1983年,时任国务委员兼港澳办主任的姬鹏飞,接见了赵泰来,他握住姬鹏飞的手说:‘我是赵世民的儿子,您还记得我父亲和您在法国一块留学过吗?’姬鹏飞当时已经快八十岁了,听了赵泰来的话,眯起眼睛想了想说:‘记得,记得!你父亲当时是我们那班同学中最洋气的啰!’”
五,关于伍廷芳、伍朝枢
伍廷芳(1842年7月30日—1922年6月23日),本名叙,字文爵,又名伍才,号秩庸,后改名廷芳。广东新会西墩人,清末民初杰出的外交家、法学家。
1896年被清政府任命为驻美国、西班牙、秘鲁公使。辛亥革命爆发后,伍廷芳任中华民国军政府外交总长。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出任司法总长。1917年赴广州参加护法运动,任护法军政府外交总长、财政总长、广东省长。1922年,陈炯明叛变时,因惊愤成疾,逝世于广州。(百度百科)
“粤人伍秩庸者,熟洋人律例,非徵召不至,不应诸侯之聘也。”【1】
“清廷竞谈外交,而谓之‘洋务’。直督李鸿章倡导尤力,耳廷芳名,招入畿疆,畀以交涉重任,累荐道员。已而奉使欧美诸邦,还朝授外务部侍郎,不附权要,数岁未迁一官。……辛亥军兴,南北当局以和议待解决,廷芳被推为南方总代表,力持民主共和。……中山就临时总统于南京,以廷芳为长司法部。”【2】
“夫人何氏,贤而有寿。子朝枢,能继述志事。孙竞仁、庆培、继元(按:继先)。”【3】
伍朝枢(1887—1934),字梯云,出生于天津,伍廷芳之子。1912年5月任湖北都督府外交司司长。1913年被选为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1915年任政事堂参议兼外交部参事。1917年赴粤参加护法运动,曾任广东军政府外交部次长、广东大元帅府外交部部长、广东军政府外交部部长、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驻美公使、广东省政府主席、琼崖特区长官。1934年1月3日病逝于香港。年47岁。(百度百科)
“母何太夫人,生母叶太夫人,均健在,公终身孝养无阙。配何夫人,子三人:竞仁、庆培、继先,皆幼。女五人,长艳庄适何,次砺琼适马,次砺瑜、砺瑛、砺琨,未字。”【4】
1911年,伍朝枢奉父母之命迎娶了何妙龄的外甥女、何启的女儿何瑞金(日后改名何宝芳)。【5】
伍竞仁曾在休斯飞机制造公司当工程师,妻伍郑镜宇。
伍庆培娶陈琼蕙(陈策将军长女),夫妻曾在广东高校工作,后移居加拿大。
伍继先娶洪慕洁,曾在香港开设贸易公司,先后在香港及加拿大生活。
1932年,伍朝枢在一个月内连嫁两女,先是长女伍艳庄嫁何伯平(何家是香港著名的华商)。接着次女伍砺琼嫁给先施创办人之一马永灿的三子马惠民医生。【6】
伍朝枢与傅秉常是连襟,傅秉常1917年在上海与何启六女何燕芳(原名何瑞锡)结婚。
《解码赵泰来》:“1874年,伍廷芳负笈西游,考入闻名于世的伦敦林肯法律学院。……一位出身英国名门的女同学玛丽娅却向伍廷芳伸出友谊之手。……伍廷芳于1877年1月从林肯法学院毕业,获得博士学位,取得英国大律师资格。与此同时,伍廷芳与这位美丽贤淑的异国女孩也萌生了爱情,玛丽娅后来为伍廷芳诞下一个女婴。这个女孩三岁时被送回香港,取名伍丽芳,她就是本书传主赵泰来的外婆。玛丽娅毕业后也成为一名大律师,但她终身未嫁人。”(第16页)
按:全书至此,然后没再着笔有关伍廷芳与玛丽娅的情况,也没有记录着这个谜一样的女孩伍丽芳与父亲之间的关联。另赵氏最初是冠以“伍廷芳外曾孙”之名现世,于时甚嚣尘上。
问题是:1,清末民初时期娶妻纳妾是一种普遍的封建社会现象,伍廷芳与玛丽娅,还有这个所谓的伍丽芳的关系在当时根本无需隐藏,这段故事除赵氏的口说外,以前未见诸于任何历史记载。2,未见有关伍廷芳收藏古董的史料,如此大规模的收藏不可能不落痕迹。3,大收藏家端方、庞元济、张伯驹、周叔弢等等穷其财力,也只能是各擅专项的收藏。所谓“伍廷芳藏品”却如此“琳琅满目”?4,按传统,伍廷芳的遗产只能是传至伍朝枢、伍朝枢儿子。
撰文至此,顺便敬告赵泰来杨小村二氏:赵泰来的所谓“家谱”姻亲关系网,除了这杜撰的何福堂、伍廷芳、郑孝胥、赵秉钧、朱执信家族外,还可以再攀上吴赞诚家族(郑孝胥岳父)、李鸿章家族(与吴赞诚子孙二代姻亲)、桐城叶家(郑孝胥女婿)、溥仪家族(郑广渊的妻兄)、殷鸿畴家族(郑垂妻兄殷汝骊、殷汝耕)、汪精卫家族(朱执信舅)、邵积诚家族、汤化龙家族、三坊七巷的刘家、陈宝琛家族、林则徐家族、沈宝祯家族等等……,到那时,中国的近现代史都可以改写了。
注释:
【1】金梁辑《近世人物志》,文海出版社,265页。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