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都是蒙古人:辛亥革命时最忠于清廷的两位大臣丨近代史论语锡良 在路过武昌的时候,陈宧加入了革命党。

竟然都是蒙古人:辛亥革命时最忠于清廷的两位大臣丨近代史论语 2018-05-24 cat1208 阅 213 转 6 请戳上面蓝字订阅公众号 ↑↑↑ 先讲一个神乎其神的传说。 清初,顺治帝入关,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胡图克图来朝。前者问清朝的运数,后者答曰:“我身不缺,我国不灭。” 当时朝廷上下不明所以。到两百多年后宣统帝退位,这个谶语才得到验证。 “我身”二句,是因为宣统帝名字中“溥儀”的“儀”字,臣民固须避讳,惟当镌刻印刷书籍,于必不可避之“儀”字,则“我”字即缺末笔那一撇。 一旦“我”字有缺,那么“我国”也就灭亡了。原来是这个意思。 “我身不缺,我国不灭”,如果略改一字,便是一句心神激荡、意味深长的誓词—— 我身不死,我国不灭。 只要有一城一地还在坚守,只要有一人一枪还在战斗,只要有一面旗帜还在飘扬,那么,此他们所效忠的国家就依然存在,他们所效忠的政权就不会灭亡。 苏武牧羊,他手中紧握的那枝旄羽尽落的节杖,便是整个大汉帝国。 只要我还站在这里,我的国家就永不会灭亡。 生者奋勇战斗,此为“节”,死者慷慨报国,此为“烈”。 末帝溥仪后来竟然成了战犯 一个国家(政权)伟大与否,不在于其强盛时期有多少人歌功颂德,而在于其内外煎迫、仓皇垂死之际,有多少豪杰志士愿意生为之战斗,死为之殉难。 伟大的国家和伟大的战士都将湮没于历史的尘埃。唯有其相互激荡冲撞而产生的千古不坠的精神,令后人鞠躬致敬,更感到人之所以为人的高贵和自豪。 ——捍卫国家的尊严,就是捍卫你自己的荣誉。 当然,也有些暮年英雄,年老衰病,不能再横戈马上,厮杀疆场。他不能再为这个国家想什么、做什么,生命之于他而言,不过是一张薄薄的纸,已经托不起他的信念和梦想。 不食周粟。不与你们这些灭我国家的人共同呼吸。 这,就是“义”。 清廷灭亡,锡良正好六十岁。辛亥初年,他已经从干了两年的东三省总督的位子上退了下来,卧病在床。革命爆发后被征召,勉强出任热河都统,终究是于事无补。 宣统帝退位。 就内部原因而言,满清亡在摄政王昏聩躁进,汉族大臣离心离德,也亡在宗室贵族无知无勇,散漫软弱。 锡良的廉洁和能干同陈宧极为相似 然而,欺凌孤儿寡母,一向是中国传统社会伦理之大忌。而八旗子弟中,毕竟还有义士。 很巧,他们都是蒙古人。蒙古镶蓝旗人,巴岳特·锡良;蒙古镶黄旗人,多罗特·升允。 他们汉化儒化已深,节烈忠直,义不容辞;而他们毕竟身上还有来自草原大漠的血脉,刚劲坚韧,倔强不屈。 满清覆灭,早已是一桩历史事件,恩怨情仇,孰是孰非,显得越来越模糊。而锡良和升允在绝境中的抗议和抗争,或不食周粟的“义”,或千里勤王的“忠”,虽千载以下,仍将熠熠生辉。 子规啼血,朝朝暮暮。他们的眼泪、汗水和沉默,凝成了中华文明的支柱与脊梁。 1917年,锡良去世,享年六十五岁。他原本就病痛缠身,自宣统帝退位后,不问岐黄,不进汤药。求仁得仁,斯仁至矣,在苟延残喘之间,自有士大夫的尊严。紫禁城的小朝廷赐谥号“诚”,真是实至名归。 1917年,锡良死去,相信无论陈宧还是蔡锷,这护国战争中的两造都注意到了这一讣闻。 因为,正是锡良,一手奠定了西南系的军事基础。 蒙古人升允对清王朝赤胆忠心 1902年,岑春煊由山西巡抚调任广东巡抚。没想到当时哥老会起事,清廷急忙让他入川应急,署理四川总督。 因为需要军事平乱,因此岑春煊将自己在山西编练的二营常备军带进成都,并扩充为四营。 正在这时,两广总督陶模去世,而广西又有会党造反,于是朝廷又急忙命岑氏南下广州署理两广总督,兼督办广西军务。 因此,他走的时候,将刚刚训练好的四营新军都带走了。 与此同时,原本已经任命为闽浙总督的锡良,被急令入川,接岑氏的班。这也可见,偌大的清朝,人才济济,但在关键时刻,朝廷还真是找不到几个有用之材。 其实,这些疆臣也找不到几个可用之材。 还在1900年的庚子事变,北京沦陷后,武卫军管带陈宧跟随荣禄护驾西行,一路上遇到了赶来勤王的甘肃按察使岑春煊和湖南布政使锡良,给两位后来前途似锦的高官留下了深刻印象。 慈禧太后非常感激岑、锡二位的千里赴义,分别任命他们为陕西和山西巡抚。这也是两位大员成为封疆大吏的开始。 两广总督陶模私下喜欢革命党的学说 想想,1900年,清廷真是国破家亡。首都陷落,两宫仓皇逃难,而路上赶来护卫报效的各级官员络绎于途,所有的官心士心完全还在朝廷那边。 而仅仅过了十一年,武昌首义,京城一点都没受到威胁,敌人远在天边,而无论高官还是士大夫,对于朝廷的进退出处,漠然视之,任其毁灭。 这十年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1901年底,陈宧在官场的靠山——他的叔祖、工部尚书陈学棻在随扈两宫回京的途中,病倒在潼关,然后去世。 陈宧办完丧事之后也病倒了。幸亏岑春煊对他多有照顾,但也躺了三四个月才康复。 然后,就是扶陈学棻灵柩,回湖北安陆的家乡安葬。等过完年,又出发至成都。这里,新上任的四川总督锡良等着他前去训练新军。 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在路过武昌的时候,陈宧加入了革命党。 对,你没看错,陈宧加入了旨在追随孙文、颠覆满清的革命党。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袁世凱稱帝所封的六位一等公都有誰?

楊杏佛(1893年,名銓,江西省清江縣人總統府秘書處收發組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