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败将军黄兴
写文章
常败将军黄兴
常败将军黄兴
老徐的自白书
老徐的自白书
58 人赞同了该文章
黄兴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先驱和领袖,以字克强闻名当时。孙中山和黄兴领导的革命大业,又称孙黄革命。 黄兴是孙中山前期最重要的助手,国民党二号人物。
冯自由曾评价说“世称孙、黄为开国二杰,克强诚当之无愧矣。”
世人一般认为,孙中山是思想家、先行者,黄兴是实干家。许多重要的革命活动由黄兴所发动并亲自参与。他出生入死多回,最终积劳成疾而中年逝世,是推翻清朝统治、开创民国的元勋。革命时虽然与孙中山有所分歧,但并未夺权而是甘心居次席,鼎力相助之。由于他的派系人马在北伐后备受忽略,其生前的重大贡献几乎别一笔带过。 更重要的一点是黄兴于1916年10月31日病逝,而蒋介石则是1887年10月31日出生,所以黄兴的祭日,正好是蒋介石的诞辰。这个对蒋介石的忌讳,那可是太大了,所以蒋介石统治时期,关于黄兴几乎很少有悼念活动。
黄兴,其实是个标准的‘湖南骡子’,有着一种‘老子不信邪’的脾气。光绪22年中秀才,1902年经由张之洞选派,赴日留学。留学归来,黄兴邀陈天华、张继、刘揆一、宋教仁、章士钊等人秘密集会,商定创立华兴会,众人公举黄兴为会长。为避免清廷的注意,对外用“华兴公司”的名义,业务是“兴办矿业”。1905年,黄兴在日本结识孙中山,黄兴领导的华兴会和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改组为中国同盟会。在选举总理时,黄兴提议:“公推孙中山先生为本党总理,不必经过选举手续。” 这样孙中山才顺利当上总理。
之后两人精诚合作,一文一武,驾驭着中国革命的航向。黄兴有一句名言,大丈夫当不为情死,不为病死,当乎杀国仇以死。但历史好像总是喜欢开玩笑,
它给黄兴扣上了“无役不败”的帽子,事实好象也确实是这个样子: 在同盟会旨在推翻满清的若干次起义中,黄兴都充当了起义的前敌总指挥和急先锋,遗憾的是这些行动都无一例外地以失败告终。
1906年,在讨论中华民国国旗时,孙中山主张青天白日旗。黄兴主张用井字旗,认为青天白日旗旗的形式不美,并认为与日本太阳旗相近,有日本并华之嫌。双方争执不下,孙中山坚持己见,黄兴力争不得,甚至大怒,誓言要脱离同盟会籍。章太炎、刘揆一则从中调解,暂时搁置议案。这是辛亥革命以前孙、黄最大的一次分歧。1927年,率领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的蒋中正,在南京组织国民政府时,依孙中山生前遗愿,把国旗更改为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宋教仁遇刺后,孙中山倾向于武力讨袁,黄兴倾向于法律解决。这一分歧确实存在,但不宜夸大。因为黄兴当时反对用兵,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双方力量对比悬殊,革命党绝少胜算。当袁世凯武力镇压意图显露之后,黄兴主动担起了“二次革命”武力讨袁的指挥重任:“随即见孙中山先生,说他自己愿赴南京举兵讨袁,请孙先生在初举义旗时暂勿赴南京,俟创立一个局面后再请孙先生前往主持;并谓南京独立后,须有上海方面的兵力、财力的支援,请孙先生在沪督促陈其美赶快占领上海”
二人真正的冲突,发生在武力讨袁失败之后。当时,孙、黄流亡日本。孙一方面指责黄延缓用兵,导致错失战机;另一方面建立中华革命党,要求党员按指模,并宣誓“效忠孙先生”。黄兴对按指模向个人宣誓效忠之要求极为不满,更不同意党员“服从党魁一人”、“在誓约上用中指按上指印,以起矢忠”,认为这与革命党人追求的民主共和的理想存在原则性冲突,坚决不愿意加入“中华革命党”。 当时支持黄兴这种想法的“不肯附和”者,所在多有,张继、邓泽如、李烈钧、谭人凤、柏文蔚、胡汉民等人都不同程度地表示过反对。尽管黄兴苦口婆心地加以规劝,但并没有使孙中山改变态度,他无可奈何,只得接受孙中山劝他“静养两年”、“此后彼此可不谈公事”的意见,被迫远适欧美,继续从事反袁斗争。黄兴的立场,曾招致陈其美等人刊文攻击。因陈的文章中颇多过激之辞,令黄兴极为不快;故在给张继的信函中,黄兴对“中华革命党”也有着非常激烈的批评:
“今日之中华革命党有包办公司之性质,非该公司之人俱当视为仇敌,……该党中之手段其阴险处,较赵秉钧尤甚,其专制处较袁世凯尤甚,……是诚不知其用心,只可谓之发狂,想以后更狂而乱噬,直至自杀而后已。政治革命之希望均被此等狂徒打消,诚可痛也。……袁贼卖国,党人乱动,国亡无日。”
不过,纵使弃孙而去,黄兴也从未公开表示过对孙中山的怨怼。李根源、程潜、柏文蔚等“黄派军人”组织欧事研究会,“别树一帜,与孙对抗”。他们欲推黄为领袖时,黄拒绝道:“党只有国民党,领袖惟孙中山,其他不知也”
袁世凯在亲信面前曾自信地评比孙中山、黄兴:“孙氏志气高尚,见解亦超卓,但非实行家,徒居发起人之列而已。黄氏性质直,果于行事,然不免胆小识短,易受小人之欺”。 或许这是对孙、黄二人最好的注释。
1907年,光复会的章太炎、陶成章等人以潮州起义失败为由,要求罢免孙中山的总理职务,另举黄兴担任,黄兴推辞。最终光复会退出中国同盟会。1909年秋天,陶成章等起草《孙文罪状》,再次对孙中山发难,要求改选同盟会总理。黄兴极力进行抵制。黄兴在给孙中山的信中,表达了“陶等虽悍,弟当以身力拒之”的态度。
众所周知,以黄兴为首的两湖志士一直是维护孙中山领袖地位的。是黄兴,在同盟会正式成立大会上首先提议“孙中山先生为本党总理不必经过选举手续”;也是黄兴,在章太炎、陶成章等人迭次掀起倒孙风潮的危难时刻,拒绝受任同盟会总理;还是黄兴,在武昌起义后,谢绝革命党人的推举,迟迟不肯赴南京就任,翘首以待孙中山,使孙回国后顺利当选为临时大总统;又是黄兴,在孙中山筹组中华革命党时,不少人劝他另外组党,并拥戴他为领袖,但他毅然决然地加以拒绝。黄兴就是这样一如既往地捍卫孙中山领袖地位的。当然,在孙、黄之间也有过三次较大的争论,而且,一次比一次激烈,如果不是黄兴克制自己,作出让步,竭尽全力地维护孙中山领袖地位,那么,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1916年10月31日,黄兴病逝。孙中山闻讯后悲痛欲绝,第二天即发函海内外哀告黄兴逝世的消息。过去讣告多由死者亲属发布,而黄兴逝世的讣告则由孙中山单独署名发布 。
章太炎挽联或许最好的概括了黄兴的一生:“无公乃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
黄兴的诗文也还不错,后人评价他的诗词:“苍凉不让陆渭南,雄健不让辛稼轩”。我们来看下他挽刘道一的一首诗:
英雄无命哭刘郎,惨澹中原侠骨香。
我未吞胡恢汉业,君先悬首看吴荒。
啾啾赤子天何意,猎猎黄旗日有光。
眼底人才思国士,万方多难立苍茫。
另外咱们说说黄兴的家庭,黄兴一共有8个子女,个个成才。其中,不得不说他给5个儿子名字起得很霸气。黄一欧,黄一中,黄一美,黄一球,黄一寰。
一字可做统一讲,比如六王毕,四海一,比如一统江湖。如此一来,黄兴的一个儿子要统一欧洲,一个要统一中国,一个要统一美洲,还有两个合起来就是要统一全球。好霸气呀。可见黄兴当年的志气。让英雄欣慰的是,他的子女个个成才。
评论
发表评论